文飞橅古(一):简牍、章草及写经


来源:萧文飞书法      时间:2021-03-25

刚进入简牍专题,估计很多同学会叫苦不迭,感觉以前学的完全用不上了。写过隶书和《出师颂》的上手会快些。这些都是章草和二王的源头,掌握了对我们后面的学习特别是草书大有帮助,尤其是拐弯的绞转漂移!

肖文飞《简牍写意》 50cm×40cm 2020年

简牍对指腕之用的练习非常有帮助!

王羲之《初月帖》《远宦帖》的爷爷在这里!王羲之的是摹本,这可是真迹!刚开始有点难,要慢慢进入它的书写手势,但比较自由,估计会很好玩!

难在它的起笔,似有似无,和我们现在的手势不一样。初临了一下简书,不论是用笔还是结字,太丰富生动了。上面这几片,简直就是小孩写的。

自由,随势生发,有种郁勃的生命气象在里面。而且用枕腕的办法真写不出来,一定得悬着。

肖文飞《简牍写意》 37cm×39cm 2020年 3

从汉简的章草 、二王、出师颂、智永、孙过庭、张旭、怀素小草、米芾、徐渭、张瑞图、倪元璐、黄道周、八大、沈曾植、弘一、王蘧常等,都可打通!我们是沿流讨源,把源解决了,流不是问题。

大家不要有畏难情绪,写进去了应该会比二王、米芾难度小,只不过大多数人对这个系统比较陌生而已。

肖文飞《敦煌 章草 写意》 34cm×45cm 2020年

那个起笔,正经找它吧,没有,不找它吧,它又在那儿,很多起笔就是在不经意间自然而然顺势就打开了。所以手感还有对笔性的了解非常重要,刻意了还不行。写简牍要注意去楷化问题,一是起笔的去楷化,二是转弯处的去楷化。简牍是最本真的自然书写,是在对笔性充分掌握后的自由挥洒

当然,我们不能全面恢复古人的书写状态和方式,但其中的手式可以好好体会和借鉴,这对以后写行草书大有帮助,能把我们的手解放出来!写八大、倪元璐,找与简牍的关联。我感觉帖学一路,在简牍上都可找到源头,而二王稍近了些,主要没有真迹。

《行草石涛赠八大山人诗》 34cm×45cm 2020年

大家写简牍都有一种亲和力,因为那就是二千多年前普通人的日常书写,只要手势跟上,我们是比较容易靠近的。

肖文飞 行草王羲之《兰亭集序》 35cm×46cm 2020年

一方面,我们强调大家打开笔,另一方面,又要大家忘掉起笔,看起来是悖论,这背后的逻辑又如何理清楚?这可能就是佛家看事物的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又是山。

简牍一出来,书法奥秘尽泄!帖学一路不说,碑学一路,写着写着,《大开通》《石门颂》《曹全》《泰山金刚经》《瘗鹤铭》的感觉滚滚而来!这是一个巨大的宝藏,后世的书法不论碑帖,都在此汇聚成一个源头!

比如王铎这个隶书,他虽然没有看到简,但很有简牍的意味。《石门颂》与简牍的感觉最为接近。《曹全》写放纵一点就是汉简的味道。丁敬的隶书也很有简牍的味道。

徐生翁在《流沙坠简》上下过很大功夫,他是主动追求,所以他很高级!当代很多人学徐生翁,不知他的出处,学不好的!碑的隶书和简牍的隶书参照着写,这样才鲜活。

行草左思《咏史》一首 35cm×23cm 2020年 肖文飞

写简牍,大家可以放胆写,练就一种手势和胆魄,等以后顺流而下,我们就可以底气十足的说,老子二王的爷爷都见过,还怕你们这些儿子孙子重孙子不成?!

二王的爷爷,王铎没见过,董其昌没见过,赵孟頫、米芾、颜真卿都没见过,但我们见过!让小学生从写简牍入门,可能是个好办法。看来八大很早就在章草上下过功夫,他见到的是刻帖,没见过简牍,但他以天才的敏感把握住了某些东西,与简书不谋而合。这些天才们没看到过简牍,但可以通过笔理推出来。

为什么当代很多人到了一定程度就走不下去了?因为视野太狭隘,找不到新的源泉新的动力。只要一直抱着开放的胸怀,传统是用之不竭的源泉,每个时代都会对它有新的阐释。沙孟海也带章草意味。

行草杜甫《咏怀》一首 34cm×21cm 2019年

有同学私信与我,说自从写了简牍后,晚上经常做梦盗墓淘简,我说墓里不放这东西,放了也基本存不下来,不用去盗了哈!说明这位同学已进入非常好的状态了!

简牍确实是打开了一扇窗户,想以此为起点,对以前临过的经典碑帖重新梳理一遍。

在《张迁》中看到一些简牍章草的元素,比如这个“化”,估计那哥们实在憋不住了,蹦出一个简牍章草来!

皇象《急就章写意》 38cm×28cm 2020年 肖文飞

那个时代应该就有严格的以刀为主要表现的铭石书和以笔为主要表现的手写书的差别,适用于不同的场合,但有时候也会露出马脚,比如《石门颂》“命”字的最后一竖,还有它的后面部分。

只有参照简牍,大家才能把秦汉碑刻写活。

《临隋人写经》 35cm×25cm 2020年 肖文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