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出生的夏理斌是中央美术学院“流水线”上的“完成品”,从中央美院附中到中央美院油画系,再到博士,十几年的美院学习为其深深打上了中央美院的烙印。最近一段时间,他一直把自己锁在工作室里闭门作画;浑厚的嗓音回荡在画室里,一如他的绘画风格,质实稳重。
关于“80后画家更喜欢张扬个性、表现自我,而对国家、民族命运缺乏应有的关注”的批评,夏理斌称“并不都是那么回事”。 他的毕业作品选取了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抗击非典”这一选题。由于资历所限,夏理斌等青年艺术家们,还不能进入该工程的核心部分进行创作;也正因如此,他们都是自筹经费主动参与到这项宏大的历史性工程中来。“看到热情了吧?”夏理斌笑言。
夏理斌目前的研究方向是对西方美术史上文艺复兴之前和印象主义之后,这两段长期被国内研究者忽略的历史时期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一番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夏理斌以为,这项工作只有“80后”一代才能更好地承担起来,一方面这代人需要尝试着穷尽一切表现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这代人一生下来便处在一种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他们能够更为宏观和理性地把握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夏理斌的行为方式很有老一辈中庸平正的做派,在传统与现代、个人与群体、中国与西方这些二元对立之间努力寻找平衡。夏理斌说,他的确对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很感兴趣,这种思维方式已经融入了他的生活。
夏理斌的画室虽然地处偏僻,但有不少师友的工作间环绕周围,由此形成了一个疏密有致的画家群落。平日里夏理斌既可以“躲进小楼成一统”,潜心学习和创作,又可以随时同师友切磋和交流,可以说进无闹市之忧、退有独处之乐。
同样体现中庸之道的还有他面对市场的态度。夏理斌已经有多部作品参加了国内大型画展,《战士》等作品还被中国美术馆等机构收藏。这个成绩在年轻一代中已经相当喜人,不过,他的作品多数走的还是官方和机构收藏路线,真正进入市场的不多。关于这点,夏理斌表示,他希望同市场拉开一段距离,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不过也并不排斥商业活动。毕竟,政府办画展也有商业运作很成功的,商业活动也有学术价值很高的,不能一概而论。
2010年